首页   各地孙氏   孙氏渊源   宗族文化   各地祠堂   谱序祭文   修谱素材   历代名贤   当代名贤   家谱档案   墓志铭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第二届孙氏十八公联谊会成员名单
网站收支明细
祖从山西来(再版本)
孙氏企业家名录
祖从山西来——孙氏十八公移民故事
孙氏十八公家族 各地联络人
孙氏十八公家族网 功德榜
 
各地孙氏
河南范县凤凰岭
河南范县张庄旧城
河南内黄孙俄村
河南太康孙桥
河南封丘东仲宫村
河南卫辉梨园村
江苏徐州丰县常店
江苏徐州丰县孙洼
江苏徐州沛县
江苏徐州睢宁常青
山东曹县娘娘营
山东曹县魏湾孙集
山东茌平孙庄
山东济宁玉堂
山东济宁长沟镇孙街
山东嘉祥县花林村
山东金乡县草庙村
山东金乡县孙大楼村
山东金乡县孙桁
山东金乡县王丕孙庄
山东巨野孙大庙
山东梁山袁口东孙庄
山东滕州奎子
山东鱼台孙桥
山东微山孙庄(欢上)
山东鱼台孙阁(孙庙)
山东鱼台孙屯
山东郓城孙马厂
各地孙氏         
 
沛县居贤公始迁祖的由来及繁衍
来源:沛县孙氏六修族谱
作者:沛县孙氏
2023-06-17
评论:0  点击:108

  中国自古以来中原地区都是政治、文化中心,这里有许多名人事迹被载入史册,不过自从北宋开始,颇受异族欺辱,北宋灭亡之后,中原地带不再有往日的辉煌,而且天灾不断,后来元朝统治中原后,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初期,王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  

  这次移民活动持续时间长,而且规模相当大,据说当时被迁移的农民超过百万,一共有八百多个姓氏的人,从一个大槐树下出发的。这些人分布在全国五百多个县,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大槐树的后裔在全国超过亿人了。

  依据我族屡次修谱记载,我们的始迁祖居贤公乃山西省太原府平远县(今平遥)人士,亦是由洪洞县移民处登记,发照,搬迁至古沛孙井的。据吾族文彩公手抄谱记载:始迁祖居贤公兄弟五人,其中四人从山西省太原府平远县迁来,长支居贤公居沛城北孙井,二支居圣公定居山东省欢上,三支居正公住山东省鱼台县城北三十里孙庄,四支居中公定居河南省汴梁城南二十五里孙庄,五支居考公定居山西老家,去世后葬于太原府平远县北山以东祖茔昭穴。这完全符合当时移民条例中“凡兄弟众多者,长迁幼留”之规定。又据《沛县志》记载“县内孙氏为孙仲后裔,祖居山西省洪洞县。明洪武三年(一三七零)迁沛之西北孙井村。”就是说,遍布沛县域内的孙姓人口基本上都是从孙井村分迁繁衍的。沛县孙氏的始祖在孙井定居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十分恶劣,后人们为了求生存而不断向四面八方搬迁,有的迁到山东,有的迁到安徽,有的迁到河南,有的甚至迁到更遥远的地方。

  始迁一世祖居贤公兄弟五人之后,叔兄弟十六人,堂兄弟八十二人,其中长支孙井居贤公、二支欢上居圣公、三支鱼台居正公系下叔兄弟八人,堂兄弟三十七人。兄弟五人之后分散居住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长房居贤公三世孙广义迁丰邑北孙阁,广武迁孙集,广臣葬丰邑南孙庄,广华葬丰邑西北褚庄,广祥迁居芜湖。四世孙用唐、用汤迁孙庄,用夏迁丰县南孙楼,用甫迁淮安西五里孙坡,用典迁北平孙庄,用章迁孙河,用参迁孙楼,用律迁夏镇,用法迁至武昌南六十里,用方迁至黄山,用俭迁常州南二十五里孙楼。五世孙正行迁孙庄,正教迁至安徽砀山县北孙庄,正诗迁德州,正化迁黄店。前考葬孙阁,继思葬孙楼。二支居圣公迁至欢上,葬于欢上新茔主穴。其次子本智公迁至丰邑北孙阁。三支居正公葬山东省鱼台县城北三十里孙庄。居正公系下三子:本宽、本伦、本华葬鱼台,其中本宽三子广田葬大连东五十里新茔主穴。四支居中公葬河南省汴梁城南二十五里孙庄前新茔主穴。

  居贤公九世孙祥斗葬孙河。十一世孙继怀公系下五子,分别居住在孙井、孙河、孙大庄、孙桥、孙庄基本定居下来,才形成现在沛县孙氏南北支谱系的基本格局。长子宪鸿葬于祖茔穆穴(孙井),次子宪鲁葬孙河新茔主穴,三子宪曾、四子宪贡迁至沛城东南约五十里,分别葬于孙大庄、孙桥新茔主穴,五子宪闵葬孙庄。宪鸿公长子德兰、次子德宽葬于孙庄南新茔主穴。

  居贤公支系迁居沛县以来,讫今已有六百余载。家族人丁繁衍,代代相传,已达三十四世之多,支支繁荣昌盛,形成了现今数万人口(据不完全统计,当然还有众多没联系上的)的庞大的孙氏家族。大多分布于苏鲁豫皖四省,根据目前掌握资料,尤其丰沛二县及山东鱼台、欢上,人口众多,且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沛城街道的龙王庄、刘庄;沛县开发区的鲍楼、郝窑;安国镇的孙井、魏小楼;张寨镇的孙洼、孙庙、泰山庙、王孟庄;朱寨镇的耿孟庄、胡庙、赵寨、闫寨;鹿楼镇的孙河、封楼、陈新庄、魏楼;魏庙镇的孙大庄、孙桥、耿庄、魏庙、韩庄、后吴淹、司庵;大屯街道的魏营、小张庄;栖山镇的孟寨、后孟;胡寨镇的沽头村、孙王庄;丰县的孙楼、孙集;铜山区的郑集、拾屯;金陵;淮北市的五沟;宿县的孙庄;贵阳市的开阳县;通辽市钱家店镇相家村等等,不再一一列举。据统计共一百四十多个村庄,由于本次修谱受诸多条件限制,未及遍访。在此深情呼吁,凡我族人要精诚团结在孙氏大家族的旗帜下,加强联系,互相沟通,求同存异,达到班辈、世系称呼完全一致,以慰先人在天之灵。

  苏鲁豫皖孙氏族谱——居贤公支系家谱的诞生,结束了吾族孙氏居贤公支系家谱不完整的历史。该家谱是一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宝书和精神财富,是纪念我族祖德宗功,弘扬家族优良传统,启迪孙氏子孙后代,激励族人奋发图强,为族争光不可缺少的教材,是留传子孙的珍贵礼物。通过这次的族谱编修,发现孙氏家族人丁兴旺、人才济济,愿吾族更加兴旺发达,子孙衍庆,兰桂齐芳,英才辈出,振族兴邦。

  
   二十九世孙  守林敬撰  二零二零年仲秋

 

 
     
评论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孙氏十八公    苏ICP备16066759号-2